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为高安病、无脉病,主动脉弓综合征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免疫性慢性炎症性动脉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女性,男女之比是1:8,发病年龄多为20~30岁。本病特点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多发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常累及数处血管,使受累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少数可引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
多发性大动脉炎属祖国医学“脉痹”、“血痹”、“眩晕”等范畴。缺血严重而发生坏疽者,又归属于“脱疽”的范畴。《医学心悟》日:“伏脉不出者,寒气闭塞也。”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本病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的炎症,故又称为“主动脉弓综合病征”、“缩窄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本名为目前我国的统称。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多数病例发病前有风湿、结核、红斑狼疮或外伤史等。近年来有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病理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
多发性大动脉炎,在中医学中无类似病名,有人认为与“伏脉”、“血痹”相似。汉代《金匮要略》中指出,“血痹病……寸口关上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和本病症血管缩窄、血流不畅及肢体麻木等症相类。伏脉,则更接近无脉症的特征。清代陈修园进一步指出:“血痹者,血闭而不行。”
多发性大动脉炎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发病高峰在20~30岁,呈慢性进行性改变,病程可长达20余年。发病初期有低热、胃纳减退、疲劳乏力、游走性关节疼痛,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常被误诊为风湿病;有的患者伴高血压,则以高血压来就诊,逐渐出现肢体缺血表现,而引起患者的重视,但极少发现肢体溃疡或坏疽。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由于感染、药物等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的功能失调,使大动脉壁具有抗原性,而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对它不能识别,与该抗原结合后产生抗主动脉抗体,并作用于大动脉壁,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发生非特异性炎症,造成免疫损伤,进而导致大动脉狭窄和闭塞。
病变的血管呈灰白色,管壁僵硬、钙化、萎缩与周围粘连,管腔狭窄或闭塞。本病主要侵犯大中动脉,而肢体的中小动脉很少发生病变。病变常累及动脉全层,伴结缔组织增生和弹力纤维退行性变,可出现肉芽肿及囊性变或动脉瘤形成。可根据病变侵犯动脉的分布,将本病分为头臂型、胸腹主动脉型、肾动脉型、混合型、肺动脉型。
转载请注明:郑州市管城中医院脉管炎科(http://www.maiguanyan.com) 本篇文章: 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概论 http://www.maiguanyan.com/bybl/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