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以及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动脉闭塞,局部组织缺血。本病早期仅感下肢困倦、无力,感觉异常、麻木,膝以下发凉。动脉闭塞期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严重时发生下肢溃疡、坏疽。本病发现与诊治,常可延缓其进展,降低截肢率。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和年龄增长,危险性亦加大。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但绝经期后的妇女发病与男性相仿。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较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高7-10倍,且发病年龄早,病情进展快,病变更为严重,最终截肢多。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占糖尿病患者非外伤截肢的一半以上。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除与年龄、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等因素相关外,还与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异常、载脂蛋白的成分比例异常、高血糖、氧自由基对脂质的过氧化修饰作用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
本病初期,常感小腿、足部发凉,软弱,困倦。动脉病变影响所供血的神经干时,出现麻木、蚁行感、针刺感。行路不能持久,小腿乏力加重,休息2-3分钟后即消失。逐渐发展动脉管腔狭窄并闭塞时,出现间歇性跛行。在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腓肠肌、足部酸痛,痉挛性疼痛。如继续行走,疼痛更为严重,而被迫停步。站立或稍事休息后,疼痛能缓解。在闭塞期,变更体位就会引起疼痛;如已有疼痛,体位改变时疼痛也可减轻。通常肢体抬高时疼痛加重。肢体下垂时疼痛者,肢体抬高后又可缓解。患肢对温度的变化也较敏感,对热的耐受性降低。在早期,用热水洗脚,血管扩张,血供增多可减轻疼痛;闭塞期血管不能扩张,反而疼痛加重。严重的患者往往在夜间坐于床沿,屈膝,双足下垂,或起床行走、局部按摩等以减轻小腿和足部难以忍受的痉挛性疼痛。病变发展至中期闭塞阶段,出现静息痛,为肢体进行性缺血并缺血性神经退行性变所致。肢体疼痛常在安静休息时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从肢体近侧须向远侧段放射,并有蚁行感、麻木、烧灼感、针刺感,肢端发凉,夜间尤甚。严重时,夜间和白昼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包括积极的饮食管理,积极的血糖控制,合理应用调脂药,改善微循环和积极的锻炼护理。
转载请注明:郑州市管城中医院脉管炎科(http://www.maiguanyan.com) 本篇文章: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http://www.maiguanyan.com/tnbz/kf/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