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湿热阻络 证候: 足部灼热疼痛, 遇热加重, 得冷则轻; 皮色潮红肿胀, 下肢沉重, 胸闷纳呆, 便溏; 舌质 红, 苔黄腻, 脉滑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素体湿盛化热, 湿热下注, 壅遏闭阻脉络气机, 病变多在下肢, 局部肿胀 疼痛, 因湿性黏滞, 病程偏长。湿热阻遏上焦气机则胸闷, 湿热中阻故纳呆或便溏; 舌质红, 苔黄 腻, 脉滑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 治法: 清热解毒, 除湿通络。 方药: 四妙散加减。 苍白术各15 g, 黄柏10 g , 牛膝15 g, 薏苡仁30 g, 忍冬藤15 g, 金银花20 g, 当归10 g , 土茯苓 30 g , 益母草20 g , 紫草10 g , 桑枝15 g , 玄参15 g , 络石藤15 g 。 方解: 本证治疗应在清热解毒, 除湿通络的同时兼顾健脾益气, 以使湿热之源清, 脉络之流 洁, 从标本并治的角度达到通络的目的。方中苍白术、薏苡仁、土茯苓为君药, 健脾利湿, 以正中 土健运之源; 金银花、玄参清热解毒, 为臣药; 忍冬藤、桑枝、黄柏、络石藤清热化湿、通络祛风, 为 佐使药; 牛膝、当归、益母草、紫草活血化瘀兼以利湿, 使瘀去新生, 气血调畅。 加减: 湿重者加防己10 g 、川木通10 g; 热重者加地龙30 g、赤芍15 g 。
(三) 热毒滞络 证候: 局部红肿灼热, 疼痛剧烈, 痛不可触, 遇冷则舒, 病变处有波动感, 或皮肤与趾甲变厚 或皮肤坏死, 严重时可致残, 舌红或红绎, 苔黄, 脉弦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局部经络之气素有不畅, 外感于火热之邪, 郁而不散, 蕴而生毒, 或寒湿 之邪郁久化热生火, 火热成毒, 热毒留滞络脉, 壅遏气血、熏蒸肌腠、不通则痛, 故局部红肿疼痛; 热毒势盛, 故疼痛剧烈而不可触。得冷则热势稍减, 故痛可缓解; 病久因气机阻滞, 津液耗损、不 归正化, 可致痰气瘀热交阻于脉络, 出现皮肤与趾甲变厚、或干燥骚痒等表现, 舌红或红绛, 苔 黄, 脉弦数, 均为热毒内蕴之象。本病开始病重, 并屡发屡缓解, 缠绵不愈, 病程达晚期时, 病者 逐渐气血虚弱, 热盛肉腐, 可致皮肤变性而增厚或坏死, 舌光红无苔, 脉弦细。 治法: 清热凉血, 解毒通络。 方药: 四妙勇安汤、黄连解毒汤加减。 玄参30 g , 当归10 g , 金银花30 g, 甘草10 g, 黄连6 g, 黄芩12 g, 栀子10 g , 黄柏10 g , 郁金15 g , 瓜蒌皮15 g , 丹皮10 g , 片姜黄10 g , 地龙15 g 。 方解: 热淫于内, 治以甘寒, 寒可去热, 甘味不伤胃也, 所以本方重用玄参、甘草、金银花为君 药, 甘寒降火、清热解毒, 配以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为臣药, 清透三焦之火热毒邪; 然祛邪之剂, 要乎宣通经脉血络, 且本证病位在于局部经脉血络, 故本方以当归、郁金、瓜蒌皮、丹皮、片姜黄、 地龙等为佐使药, 有化瘀凉血、宣通营络、通达气血功效, 有助于甘寒解毒之品行走经脉营络、祛 逐热邪毒气。 加减: 若久病体虚, 元气虚弱, 气血两虚, 局部痛处皮肤干燥变厚, 或皮肤坏死, 久不愈合者, 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以扶正; 全身调治, 加服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等。
转载请注明:郑州市管城中医院脉管炎科(http://www.maiguanyan.com) 本篇文章: 中医辨证论治红斑性肢痛症(2) http://www.maiguanyan.com/hognb/zl/1023.html